公司logo

叶黄素的18种功效作用你都了解吗?

来源:艾先生健康 所属专栏:动态/资讯 浏览次数:95 发表时间:2025-06-23

本文原创:艾先生健康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叶黄素又名植物黄体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等植物中的天然物质,属于胡萝卜素家族物质。已知在人体中发现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有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隐黄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叶黄素在预防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和癌症等其他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婴儿大脑的发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1.叶黄素有益血脂调节

一则文献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7则随机对照试验)指出,补充叶黄素/玉米黄素可显著提升年长者(年龄≥ 60岁)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论:补充叶黄素对年长者血脂调节或许有正面帮助,但受限于小样本数,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2.叶黄素有益年长者的大脑健康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包含9则研究)指出,针对健康年长者,3项使用MRI的干预研究表明,叶黄素对学习、静息状态连接和灰质体积方面的大脑活动有积极影响。

另4项使用MRI的横断面研究表明,叶黄素与认知任务中的大脑结构和神经效率呈正相关。

*结论:叶黄素对健康年长者的大脑健康或许能带来有益的影响。

3.叶黄素有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一则文献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3则随机对照试验,共406位小于32周早产儿)指出,口服叶黄素/玉米黄素未能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没有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死亡率的风险。

*结论: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口服叶黄素未能降低发病率

4.叶黄素有益认知功能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包含5则随机对照试验)指出,补充叶黄素(日剂量10 mg,持续12个月)具有改善部分认知功能指标的效果,如:视觉情景记忆(visual episodic memory)及抑制(inhibition)。

*结论:补充叶黄素对于会对不同年龄族群的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但相关结果仍需更多大型试验加以佐证。

5.叶黄素有益年龄相关性黄斑退化

一则文戏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855位黄斑部退化患者)指出,补充叶黄素或相关复方(每天10或20毫克,持续6个月以上)有助于提升黄斑色素密度(MPOD),并改善视敏度(visual acuity)及对比灵敏度。

*结论:补充叶黄素或相关复方对于黄斑变性有正面帮助,但受限于各研究间的高异质性,有待更多长期大型试验加以佐证

6.叶黄素有益骨质健康

骨骼是具有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动态组织。从结构上讲,骨骼保护重要器官免受机械力的破坏,提供杠杆将力从身体的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并为肌肉驱动的运动提供附着位置。

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骨骼包含大量的血细胞类型,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充足的营养、机械负荷、荷尔蒙状态和遗传等因素才能维持骨质动态平衡,任何这些因素的中断都可能产生有害的后果。

一则观察型研究(对象为63位健康的成年人)指出,虽然血清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浓度与骨骼质量无关,但黄斑色素密度(MPOD)与股骨近端和腰椎骨密度显著相关。

*结论:长期摄取富含叶黄素的饮食与较佳的骨质状态密切相关,并可能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等临床结果的可能性。

7.叶黄素提升暗适应能力

暗适应是指在光照减少的情况下,眼睛对光线变得更加敏感的过程。

例如从一个光线充足的地方进入一个黑暗的区域(例如,去看电影),一开始眼前会一片漆黑,但是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看清楚

在临床上,暗适应是一种测量视觉功能的方法,已经被证实为视网膜疾病的症状之一(如黄斑变性、黄斑水肿、色素性视网膜炎、糖尿病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另外像是:维生素A缺乏、昡光、抽烟、老化、组织缺氧也都会造成暗适应能力降低

两则观察型研究发现,黄斑色素浓度与暗适应有关,浓度较高者明显有较佳的暗适应能力。

*结论:较高的黄斑色素水平有助于在弱光条件下增强视觉功能(而摄取叶黄素能提升黄斑色素)

8.叶黄素提升体能活动频率

体能活动被定义为骨骼肌产生任何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推荐,为促进和保持健康,所有健康的成年人都需要每周5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3天至少2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缺乏运动是心血管疾病和多种慢性疾病的可调节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癌症(结肠癌和乳腺癌)、肥胖、高血压、骨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以及抑郁症

一则系统文献分析(Systematic Review,包含17则研究)指出,较高的叶黄素水平可能与较频繁的体能活动有关,这可能有助于改善体能活动,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

背后机制可能与叶黄素穿过血脑屏障, 调节神经元的功能特性,影响神经元间的通讯有关

*结论:叶黄素水平与体能活动的频率呈现正相关,水平较高者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也较多

9.叶黄素有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导致20至60岁人口致盲的头号因素,在糖尿病开始发病的10年期间,糖尿病一型及二型患者发展为视网膜病变的机率为100%及60%,致盲率是一般人的20倍

虽然透过早期侦测、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能降低发病风险,但临床上常难以达成

一则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为期31周,对象为31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指出,相较于安慰剂,补充叶黄素具有改善视觉功能的效果(特别是低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

*结论: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补充叶黄素或许能改善视觉功能,但仍需更多研究佐证,以确认用于附加疗法的可行性

10.叶黄素提升抗压性

压力泛指一切外在刺激所引发的身心理反应,虽然良性的压力会带来成长,但极端的或反覆发生的压力事件常与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精神障碍和癌症有关。

一则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为期12个月,对象为59位健康成年人)指出,摄取叶黄素及玉米黄素有助改善心理压力,血清皮质醇,以及亚健康状态评价问卷数值。

*评论:口服叶黄素可能具有降低心理压力,提升生理及情绪健康的效果,但受限于样本数量,仍需更多研究确认

11.叶黄素降低癌症发生率

大约30%的癌症与5大主要的行为和饮食风险有关,如:高体重指数、低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缺乏体育活动、吸烟和饮酒。

一则病例对照研究(对象为521位女性)指出,血液中类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叶黄素/玉米黄质)浓度较高与较低的乳癌发生率有关联。注3

另则文献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0则研究,食道癌1958例,对照组4529例)指出,类胡萝卜素(beta -胡萝卜素、alpha-胡萝卜素、番茄红素、beta-隐黄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摄入量越多,患食道癌的风险就越低。

另则病例对照研究(对象为1993位大肠癌患者及2410位控制组)指出,摄取较多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包括:菠菜,西兰花,生菜,番茄,柳丁和橙汁,胡萝卜,芹菜和绿色蔬菜)能大幅降低大肠癌罹患风险。

*结论:从食物中摄取较多的叶黄素与较低的癌症罹患率有关,但额外补充是否有效仍待确认

12.叶黄素改善视觉适应能力

眩光失能是指视觉范围内,因高强度等未受控制的光所导致的短暂失去视觉精确度现象,眩光不仅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影响阅读与学习,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另外,光刺激恢复是指眼睛遭遇强光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视觉,而老化及视细胞异常均可能导致恢复时间增加

几则研究中发现,藉由补充叶黄素与玉米黄素(为期6-12个月,每日12 mg)能显著增加黄斑色素(macular pigment )密度,除了改善强光造成的短暂眩光失能现象,并有助于降低光刺激恢复所需时间。

13.叶黄素有益于智力表现

智力的定义有很多种,包括但不限于抽象思维、理解、自我意识、沟通、推理、学习、有情感的知识,以及计画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而智力不仅仅是用于学习书本知识、学术技能或考试技巧,它反映了一种更广泛和更深刻的能力,来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

智力能抓住或理解事物,或者弄清楚该做什么,也常被视为学业成就、工作表现和收入的预测指标。

一则观察型研究(对象为114位BMI ≥ 25 kg/m²的成年人)指出,不论体脂率高低,黄斑色素(指视网膜中的叶黄素类分子)密度较高的对象明显有较佳智力水平(智力以Kaufman Brief Intelligence Test衡量)。

此外,这则研究还进一步发现,黄斑色素对智力水平的影响,尤以提升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最显著

*流体智力:指在未有先前知识状态下,能在新情况下的问题解决、创造和灵活应对挑战的能力

*结论:黄斑色素密度可被视为预测智力的独立指标,较高者具有较佳的智力表现

14.叶黄素降低白内障发生率

白内障是一种水晶体部位蛋白质变性所引发的疾病,会造成原本清澈的水晶体转为混浊,进而影响光线进入视网膜,引发视力下降

相较于其它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黄斑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是造成亚洲40岁以上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

一则文献统合分析指出(meta-analysis,包含8则人口观察研究),血液中叶黄素及玉米黄素浓度较高者,有助降低核性白内障发生风险(幅度分别为27%与37%),但对其它形式的白内障则无明显关联(如皮质性和囊下性白内障)。

另则针对剂量反应的文献统合分析同样指出(meta-analysis,包含6则前瞻性世代研究,参与者41,999人),自饮食中摄取较多的叶黄素及玉米黄素,能降低25%的核性白内障罹患率。

背后机制与叶黄素的抗氧化特性有关,能清除过氧化物、羟基自由基、脂褐素,保护细胞膜免受紫外线及蓝光伤害

*核性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中最常发生的种类

*结论:适量摄取叶黄素有助降低部分类型的白内障发生率,但考量到所包含研究的可能偏差,有待更多对照干预研究进一步确认

15.叶黄素预防心血管及代谢疾病

心血管及相关的代谢异常,可说是各种健康问题的大宗,有新陈代代谢异常者,离罹患心血管疾病机率高出一般人的3倍,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因数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

一则大规模的系统性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包含71则研究,样本数达387,000人)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指出,摄取较多的的叶黄或是血液中的叶黄素浓度较高,有助于达到以下状态(数据在经过数学分析后发现)。

降低1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一种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会导致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发生风险

降低18%中风发生风险

降低25%罹患新陈代谢症候群风险(是一种包括肥胖、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的健康问题)

背后机制认为与叶黄素的抗氧化及抗发炎效果有关,这两大因素症是心血管疾病及新陈代谢症后全发生的主因之一

16.叶黄素增进视觉辨识功能

现代人3C依赖度高,常造成眼睛提早老化,若出现以下现象,可能就是典型的视觉老化,如视野变狭窄、对视觉资讯的反应变慢、焦距难以调整、光线适应能力变差等

而近期在一项对照研究中发现,服用叶黄素及玉米黄素,能增加20% 的视觉处理能力(特别是分辨物体及光源能力),对于驾驶安全、阅读速度、运动表现、及认知执行都有显著帮助。

17.叶黄素改善皮肤老化

皮肤老化是一项复杂的生理过程,目前已知主要可分成内因性老化(与基因相关),通常无法逆转,第二种是外因性老化,主要与紫外线辐射伤害有关,又称光老化

即使这两种老化过程相互独立,但彼此间的分子机制是相同的,即活性氧伤害(细胞代谢会自然生成),常造成胶原蛋白降解或减少合成。注2

而抗老化并无捷径或仙丹妙药,最佳策略是透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抗氧化食物

一则双盲对照研究指出,叶黄素和玉米黄素除了有助于改善整体肤色及明亮度,还能增加皮肤最低致红剂量(Minimal Erythema Dose),或许有美白及提升肤质状况的效果。

背后机制与叶黄素和玉米黄的抗氧化特性及光保护活性有关,能降低黑色素形成及减少有害光线的伤害


哪些人需要补充叶黄素?怎么补?

      高度近视者,经常从事户外活动、运动及工作者,长时间阅读人群如上班族、学生等,已有早期老化型黄斑部病变者,眼睛有白内障病变者,眼睛有早期视网膜病变者。

    1.对于长期用电脑的健康人群,建议每天补充6mg 叶黄素,一般服用3个月左右,视力会有较明显的改善。

    2.正常健康人群,长期有视力疲劳者。每天补充10mg~20mg叶黄素,4个月~12个月黄斑色素密度会增加,视觉功能会改善。

    3.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及其他眼部疾病患者,每天补充叶黄素10mg ~30mg,一般3个月后,中央视野、视敏度、视力功能会有一定的改善。

   4.每天补充10mg ~20mg 叶黄素,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每天补充10mg~60mg叶黄素一年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炎性反应程度。

   5.参考国内外叶黄素作为膳食补充剂(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最低要求,建议我国成年人改善视觉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叶黄素摄入量为每天10mg。同时,由于到目前的研究结果没有发现叶黄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综合目前人群干预实验最高每天60mg。但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疾病状态,增补叶黄素只是人体需要的一部分,只能起到改善机体部分功能的作用。在补充叶黄素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酌情进行补充或咨询相关医务人员。


附件: